美國研究|常飲樽裝水恐增患糖尿病風險 專家:用2材質更安全【附拆解塑膠水樽底部編碼】
撰文: 羅嘉欣
發布時間: 2024/06/28 17:44
最後更新: 2024/07/05 18:43
【糖尿病/膠樽/塑膠/BPA/致癌/美國研究】夏日炎炎,不少人外出時會購買樽裝飲料解渴消暑。近日有美國研究團隊指出,膠樽含BPA化學成分,常飲用會增加患上糖尿病風險。研究團隊建議,市民可轉用兩種材質製造的水樽,減低人體接觸BPA的機會,降低患糖尿病風險。
最新影片:
BPA或減低胰島素敏感度
據英國《獨立報》報道,美國加州理工州立大學(California Polytechnic StateUniversity)近日在《糖尿病》(Diabetes)期刊發表一項研究結果,研究團隊首次證明,塑膠水樽常見化學物質BPA會降低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,經常飲用或會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風險。在是次研究中,40名健康成年人被隨機分配接受安慰劑,或每天接受每公斤體重約50微克的BPA(是美國環境保護署(EPA)目前認定的安全劑量)。
增患糖尿病風險 使用2材質更安全
研究結果發現,服用BPA的測試組4天後對於胰島素的反應降低,而安慰劑組並沒有變化。故此,研究團隊得出結論,認為BPA可能降低人體對於胰島素的敏感程度,容易導致身體處於高血糖狀態,增加患上糖尿病風險。據了解,以往有流行病學研究發現,BPA會破壞人體荷爾蒙,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及二型糖尿病的風險,更加會影響男女生殖能力。
研究團隊建議,可使用不銹鋼或玻璃材質的器皿代替膠樽,減少人體接觸BPA的機會,從而減低患上糖尿病的機會。
拆解樽裝飲品膠樽底部編號
本港食物安全中心和消委會亦曾經發表文章,拆解樽裝飲品膠樽底部的編號,釋出市民對於塑膠樽裝飲料有毒的疑慮。
相關文章:美國研究|實測3大牌子樽裝水 每公升含24萬塑膠微粒 攝入可入血上腦侵襲心臟
重用膠水樽9大貼士
- 近年市民多關注環保,開始有重用膠樽的習慣。綜合食物安全中心及消委會建議,重用PET膠水樽的市民應注意以下事項:
- 1. 檢查膠樽,確保沒有破損,選擇內壁和底部平滑、凹凸面較少的水樽,並定期更換。
- 2. 如發現水樽變色、爆裂、有異味,或對其衞生狀況有懷疑,不應繼續使用。
- 3. 徹底清潔膠樽,並確保樽內完全風乾,才可使用。
- 4. 把膠樽注滿前,應先徹底清洗和弄乾雙手,避免交叉污染。
- 5. 再用膠樽應以類似原來用途為原則,例如膠樽在購買時是載水,再用時不要用作盛載其他液體或飲料,不適宜用來盛載醋或油等物質。
- 6. 待水或飲料變涼後才注入膠樽。
- 7. 如原來的產品上註明「避免受陽光照射」,再用膠樽時亦應遵守有關指引。
- 8. 注入清水後,應盡快飲用;飲用時,不要與他人共用膠樽,因唾液能傳播病菌,引起疾病。
- 9. 清潔時可考慮用軟毛刷配合洗潔精洗擦水樽內壁和底部,再用清水徹底洗淨才使用。
11款安全天然礦泉水 1款上月驗出含錳
生物科技公司「水中銀」在2018年曾搜集11個知名品牌的天然礦泉水進行生物測試,全部通過安全檢測要求。但水中銀提醒,市面不少膠樽都標榜不含化學物雙酚A(BPA),但其替代物同樣可干擾荷爾蒙,影響生殖及發育;市民亦應盡量避免在街檔購買被太陽直射的樽裝水,因為有機會令更多化學物從塑膠遷移至水內。
惟今年5月美國一款知名礦泉水品牌Fiji Natural Artesian Water特定批次被驗出含有3種細菌及「錳」,上周廠商緊急回收市面上190萬枝樽裝水,發言人指事件未構成任何健康或安全風險,之後將定期進行測試以確保安全。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